1、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或VP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成立于1842年,以纯正的维也纳风格以及细腻美妙的音色闻名于世。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
2、
3、维也纳爱乐乐团(德文: Wiener Philharmoniker 英文: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一般简称为VPO),是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顶尖乐团之一,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迷恋其中。乐团高贵的艺术气质和自主管理经营的体制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乐团吸引了一代代的杰出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与之共创辉煌。他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成为音乐的代名词。
4、乐团历程
5、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同时也是音乐历史的缔造者。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6、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古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7、
8、近代发展
9、由于奥托·尼古莱的离去以及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时断时续,直到1860年名为“爱乐音乐会”的系列演出开始进行。1870-1871年音乐季的开始,乐团进入刚刚建成的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演出。这座被人们称作“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声学设计都非常适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特点。同时,从那个阶段开始,乐团的每个音乐季由一位指挥执棒转变为有多位指挥共同参与。众多指挥大师的共同加入使得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10、从1875年开始,指挥家汉斯·李希特比较长时间地率领乐团演出(1875-1882,1883-1898),先后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也都曾以指挥或独奏家的身份与乐团合作,乐团由此真正开始成为世界乐坛所瞩目的名团。1898-1901年马勒任乐团指挥,并于1900年在马勒率领下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之后就开始了征服欧洲乐坛的旅程。1922年,乐团在魏因加特纳率领下跨洋巡演,最远到了南美洲。与理查·施特劳斯的紧密合作使乐团在音乐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与布鲁诺·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这样的指挥大师合作也是乐团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两个阶段(1933-1945,1947-1954)。
11、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极大的融合力与包容力,声音辉煌明亮,这种独有的声音效果,乐迷们将之称为“维也纳音色”。
12、
有人猜测这种效果的背后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将标准音设为A4=443/444赫兹(一般来说是440赫兹),这个选择是使得声效独一无二的原因之一。再者,维也纳爱乐乐团坚持使用他们特有的乐器,比如维也纳双簧管,维也纳圆号,法式单簧管与小山羊皮制作的定音鼓也令音色多一分沉稳与浑厚。
13、在演奏技法上,维也纳爱乐乐团主张尽可能减少使用、或较为克制地使用颤音,这使得整个音效听起来更加融合。